关爱至伊·孕育未来
2015-12-18
“流产后关爱(PAC)”公益项目四周年总结会在京圆满落幕
2015年12月13日,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及人民日报•人民网共同发起的“关爱至伊•孕育未来”流产后关爱(PAC)”公益项目四周年总结推进会,在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会上,作为福建省的8家医院代表之一,福州福兴妇产医院通过了“流产后关爱(PAC)优质服务医院”的初评审核。
PAC现状:每年150多万女性受益该项目
PAC项目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覆盖全国近600家医院。该项目宗旨是:倡导科学避孕、减少人工流产、促进女性生殖健康,在全国范围内推进PAC优质示范服务建设,让女性生殖健康保护从补救向预防扩展,以期提高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卫计委官方统计显示,近几年每年约有600-1000万例人工流产,有研究显示重复流产率高达55.9%,并日趋“常态化”、“年轻化”。为降低育龄女性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尤其是流产后6个月内的再次人流,提升中国育龄女性生殖健康水平,项目通过为流产后女性提供咨询服务等工作,推动PAC优质服务示范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
院长解读:PAC项目落地,将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婚前性行为、未婚先孕的概率较早年有很大提升,随之而来的人工流产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此,福兴妇产医院院长曲军英对不当人流的害处及后遗症进行了专业解读——人工流产容易导致生殖系统感染、月经失调、闭经、不孕和宫外孕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等妇科疾病;即便是在正常怀孕期间,自发性流产的概率也会增加,同时早产、胎儿发育迟缓、胎盘植入、产时出血等孕产期凤险也会随之升高。
曲军英院长指出,我国目前女性生殖健康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较高的剖宫产率和人工流产率。医院开展PAC公益项目的初衷就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流产以及重复流产,以减少对女性生殖健康的损害。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我国育龄女性的生育需求发生较大变化,计划生育工作又面临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减少重复流产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要把教育关口前移。因为多次人流不但可能导致继发不孕,同时对妊娠结局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增加自然流产、胎盘异常、早产、不孕症等凤险;另一方面,对于愿意生育二孩的女性,特别是曾做过剖宫产的女性,要建立科学安排生育间隔的概念(较佳生育间隔时间为2-3年)。生育间隔过短会增加母亲的凤险,例如产前和产后大出血、子宫破裂等危及母亲生命的并发症,同时也会增加早产、胎儿死亡、低出生体重等对孩子不利的凤险。
曲军英院长特别强调,PAC公益项目的落地推行,亟需将服务人群前移至青少年群体同时扩大至产后人群,尽快帮助广大女性在整个育龄期树立长期、有效的自主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应对自身可能出现的生育需求变化,避免不必要的凤险和遗憾。
PAC门诊:用心呵护你的生殖健康
女性生殖健康是一个关系到个人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议题。据曲军英院长介绍,作为专业的妇婴保健机构,福兴妇产医院自2014年就开始着手筹备、组建PAC咨询门诊,通过医院的网站、院报、微信等平台和渠道,积极宣教覆盖妇科就诊患者,给予育龄期女性正确的避孕指导;在“流产后关爱(PAC)优质服务医院”初审通过后,福兴妇产医院还将依托已有PAC项目的经验和优势,组织医生团队走进大学校园、社区为在校大学生和社区群众进行避孕专题科普讲座,更广泛的延伸该院的各项服务,为女性人群提供个性化、“一对一”的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适时制定、落实科学合理的避孕方案,尽可能的惠及更多育龄女性群体,切实提升榕城女性的生殖健康水平。